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分析典型审稿案例,揭示审稿活动的科学本质.科学的可批评性使审稿成为可能和必要.审稿人应首先审核论文中结果的可重复性条件.划清科学实践与经验的界限是正确审稿的必要理论准备,论文结果的价值判断应以"材料和方法"的可靠性为前提.学术期刊编辑应充分重视审稿人的意见,防止"轰动效应"干扰自己的正常判断力.审稿活动中的"马太效应"可以成为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使已有科学理论体系的"潜能"得到充分揭示,使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科学新芽在脱颖而出时已扎根深土,格外茁壮.
推荐文章
新兴技术跨界融合的知识演变研究
新兴技术
跨界融合
知识演变
虚拟现实
跨界融合子处理含酚废水的实验研究
原生质体融合
含酚废水
生物降解
全球跨界保护研究及对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启示
跨界保护
研究热点
国家公园
全球经验
粘质沙雷氏菌和红曲霉跨界原生质体融合子的分子鉴定
粘质沙雷氏菌
红曲霉
原生质体融合
随机扩增多态性
分子鉴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跨界融合子"审理对我们的启示:审稿案例分析
来源期刊 编辑学报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审稿 案例分析 启示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9
页数 3页 分类号 G230
字数 42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314.2004.0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洪英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编辑部 5 91 3.0 5.0
2 钟盛先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编辑部 3 64 3.0 3.0
3 刘东渝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编辑部 3 64 3.0 3.0
4 葛亮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编辑部 11 114 5.0 10.0
5 孙二虎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编辑部 2 3 1.0 1.0
6 舒服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编辑部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5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审稿
案例分析
启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编辑学报
双月刊
1001-4314
11-2493/G3
大16开
北京宣武区白广路18号报刊总社8号信箱
82-638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84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458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