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Paul Mooey,美国《新闻周刊》驻华记者,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却有一个响当当的中国名字“慕亦仁”。在美国,他经历了战争,贫困和饥饿,甚至落魄到无法生存的境地;是炽烈的“中国情结”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终于从悲苦中走了出来,成为一名有着一定知名度,收入颇丰的记者。在北京已经生活了10年,能讲一口流利汉语的他,最近接受笔者采访时,感慨良多地说:“许多人视为天堂般的美国,没有让我这个地道的美国人富庶,安逸和尊严,而中国情结,却让我有了家的感觉,丰衣足食,成就了梦想!”
推荐文章
新闻写作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记者
讲故事
文学作品
阅读兴趣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数学老师
故事
作用
数学老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个在中国工作的美国记者的故事
来源期刊 华人时刊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PAUL Mooey 美国 《新闻周刊》 生平 记者工作
年,卷(期) 2004,(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8
页数 3页 分类号 K837.1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PAUL
Mooey
美国
《新闻周刊》
生平
记者工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人时刊
月刊
1006-0278
32-0001/Q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5楼
28-229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28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99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