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太行山前平原地下调蓄能力,实验研究表明,在汇水坑渗、井灌和引水渠渗条件下,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地下调蓄功能不仅与地表积水深度、入渗时间有关,而且还与汇水总量的多少有关.单位时间渗漏量的大小与地表蓄水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地表蓄水深度愈大,单位时间渗漏量愈大;累计渗漏量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渗漏速率随着累计渗漏量的增加而减小.采用井灌方式进行地下调蓄的关键,是选择具有强渗透性的层位.
推荐文章
太行山前平原地下调蓄远景区与类型
山前平原
地下调蓄
远景区与调蓄类型
太行山前平原地下调蓄能力研究
山前平原
地下调蓄能力
多元指标量化
南水北调
太行山山前平原地下水变化趋势与农业持续发展
山前平原
地下水
变化趋势
农业持续发展
太行山前平原地下调蓄远景区与类型
山前平原
地下调蓄
远景区与调蓄类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太行山前平原非河道条件下地下调蓄功能实验研究--以滹沱河冲洪积平原为例
来源期刊 水文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山前冲洪积平原 坑渗与井灌 汇水静态入渗 渠系引水 地下调蓄功能 滹沱河冲洪积平原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9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41.2
字数 34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852.2004.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光辉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132 2178 26.0 38.0
2 王金哲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90 1380 20.0 33.0
3 费宇红 11 265 10.0 11.0
4 聂振龙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81 1471 21.0 34.0
5 申建梅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47 807 18.0 26.0
6 刘克岩 26 342 11.0 18.0
7 邢开 1 1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3)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17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1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1(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2(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3(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4(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5(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山前冲洪积平原
坑渗与井灌
汇水静态入渗
渠系引水
地下调蓄功能
滹沱河冲洪积平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文
双月刊
1000-0852
11-1814/P
大16开
北京宣武区白广路二条2号
2-430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33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97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