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赋存于皖南-浙西的固体碳沥青分为古油藏裂解碳沥青和古油藏破坏次生充填碳沥青两种类型,阐明了两类碳沥青的不同成因机制.重新认定了浙西"康山沥青脉"为碳沥青而不是泥岩.论证了皖南、浙西碳沥青的烃源为下寒武统、中-上奥陶统至下志留统、中-上寒武统等.认为加里东运动-广西事件期间是下扬子盆地相区以下寒武统黑页岩为烃源的油藏形成和部分破坏的主要时期.针对南方的油气勘探,提出了只有在晚期成藏中作出贡献的源岩才是"有效烃源岩"的新概念.
推荐文章
中国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标准与方法
海相烃源岩
评价标准与方法
古生界
有机碳
生烃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烃源岩与天然气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
下古生界
天然气成因
烃源岩
南方海相烃源岩特征分析
中国南方
海相地层
烃源岩
特征
存在问题
下扬子地区热历史与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潜力
下扬子地区
热流史
成熟度史
二次生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皖南-浙西下古生界碳沥青成因及南方海相"有效烃源岩"问题探讨
来源期刊 海相油气地质 学科
关键词 碳沥青 古油藏 海相地层 油气勘探 有效烃源岩 油气藏形成 晚期成藏 下扬子区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机理·模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83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60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9854.2004.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安定 12 237 7.0 12.0
2 吴长祥 3 49 3.0 3.0
3 黄金明 1 33 1.0 1.0
4 杨芝文 3 34 1.0 3.0
5 翟爱军 1 3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160)
二级引证文献  (305)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8(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9(2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0(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1(2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2(2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3(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4(3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5(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6(2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7(3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8(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9(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20(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沥青
古油藏
海相地层
油气勘探
有效烃源岩
油气藏形成
晚期成藏
下扬子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相油气地质
季刊
1672-9854
33-1328/P
大16开
杭州市西溪路920号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0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8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