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理论上研究了萘醌衍生物和噻唑衍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光谱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萘醌衍生物和噻唑衍生物均为多环有机共轭分子,且分子结构呈平面构型.在固态时呈多晶粉末状,有着强烈的光吸收,但无可见光发射.可是,将其分散于聚乙烯树脂中,其呈单分子形态,能产生可见光.通过比较萘醌衍生物和噻唑衍生物的荧光光谱和激发光谱,发现萘醌衍生物的荧光光谱与噻唑衍生物的激发光谱有很好的重叠.这样,将萘醌衍生物和噻唑衍生物均匀混合分散到聚乙烯树脂中,用蓝光激发萘醌衍生物就可观察到噻唑衍生物发射的红光.这说明二者之间产生了能量传递,实现了蓝光激发下产生的红光.实验还发现,采用适当比例的配制可得到能量传递效率最高的混合膜.这对于光转换白光LED的研发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推荐文章
基本粒子与真空之间的相互作用
基本粒子
真空
时钟
谐振子
相位波
ASGPR 与 HBV preS1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验证
乙型肝炎病毒
preS1蛋白
ASGPR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哺乳动物双杂交
免疫共沉淀
膜材料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
分子模拟
电荷
聚集体
相互作用能
膜污染
树形分子键合剂与HMX的相互作用
树形分子键合剂
HMX
NEPE推进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萘醌和噻唑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来源期刊 发光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 能量传递 荧光光谱 激发光谱
年,卷(期) 2004,(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1-574
页数 4页 分类号 O482.31|TN873.3
字数 81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7032.2004.05.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晶 中国海洋大学光学光电子实验室 97 473 12.0 18.0
2 苗洪利 中国海洋大学光学光电子实验室 44 193 8.0 12.0
3 郑荣儿 中国海洋大学光学光电子实验室 101 760 16.0 21.0
4 孟继武 中国海洋大学光学光电子实验室 36 295 11.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1)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分子相互作用
能量传递
荧光光谱
激发光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发光学报
月刊
1000-7032
22-1116/O4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16号
12-312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36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9396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