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应用vWF标记免疫组化法观察骨髓新生血管情况及ELISA法测定血浆内皮抑素(ES)含量,研究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新生血管情况及血浆血管生成拮抗因子ES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急性白血病(AL)和慢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微血密度(MVD)较对照组极显著增高, 治疗后获缓解者骨髓MVD显著降低,且接近正常水平; AL和CML血浆ES显著高于对照组, 化疗后获完全缓解(CR)的AL和CML血浆ES含量均降至正常水平. 说明初诊白血病患者存在骨髓新生血管及血管生成拮抗因子ES水平的增高,白血病患者体内ES的增加很可能对机体具有一种保护作用, 其含量的变化可能与白血病患者的预后有关.
推荐文章
细胞因子在小儿白血病中的应用
白血病,儿童
细胞因子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介素-11
沙格司亭
非格司亭
内皮抑素联合血管抑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急性白血病
内皮抑制素
血管抑制素
血管形成抑制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血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管生成拮抗因子内皮抑素在急慢性白血病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大肠杆菌 白血病 新生血管 内皮抑素
年,卷(期) 2004,(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8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33.7
字数 28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4652.2004.04.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顾健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45 220 9.0 12.0
2 王敏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47 124 6.0 9.0
3 张育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81 524 13.0 18.0
4 王晓铃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5 90 4.0 5.0
5 孟德钎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2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肠杆菌
白血病
新生血管
内皮抑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季刊
1671-4652
32-1648/S
大16开
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28-9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79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