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云南思茅和开远的稻褐飞虱致害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思茅和开远虫源在群体测定时分别表现为孟加拉型和生物型Ⅱ的致害特征.开远稻褐飞虱若虫在IR36、ASD7上的存活率均小于38.00%;思茅虫源在IR36、ASD7上的存活率均大于52.00%.若虫发育历期,开远虫源在Rathu Heenati上最长,而思茅虫源在Ptb33上最长,两地虫源在TN1、IR26、Mudgo、ASD7上均差异不显著.开远和思茅的稻褐飞虱若虫对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取食选择性.若虫取食的选择性同其对不同品种的致害性的表现并非完全一致.结果说明思茅和开远稻褐飞虱的致害特性不一样.两地稻褐飞虱可能来自不同虫源地.
推荐文章
东乡野生稻抗褐飞虱QTL分析
东乡野生稻
褐飞虱
生物型
数量性状座位
稻褐飞虱实验种群致害性变异
稻褐飞虱
致害性
致害性变异
实验种群
灰飞虱与褐飞虱种内和种间密度效应比较
稻飞虱
密度
寄主品种
竞争
促进作用
普通野生稻褐飞虱抗性遗传纯合研究
普通野生稻
褐飞虱
抗性鉴定
抗性遗传
花药培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云南思茅和开远稻褐飞虱致害特性比较
来源期刊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稻褐飞虱 致害性 虫源
年,卷(期) 2004,(4)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8-281
页数 4页 分类号 S435.112.5
字数 246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凤宽 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55 505 13.0 18.0
2 韦素美 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3 305 11.0 15.0
3 黄所生 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44 413 11.0 17.0
4 罗善昱 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3 156 9.0 12.0
5 李青 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2 153 9.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63)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3(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稻褐飞虱
致害性
虫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季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15
总下载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