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南秦岭淅川地区上石炭统周营组有多门类化石共生,筵类为晚石炭世的标准分子,菊石、腕足、珊瑚、双壳、腹足类多具泥盆纪生物群特征.岩石组合、岩性特征、层序特征、沉积环境演变及构造古地理、生态的综合研究表明,周营组为晚石炭世沉积地层,其内的晚石炭世、中晚泥盆世古生物组合是在有障壁的局限滞留盆地这一特殊的古地理和生态环境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南秦岭淅川地区特有的组合,不具有搬运再沉积的物质条件,不是搬运再沉积的结果.每一次海侵,海水的加深和有机质的富集,是周营组生物群得以发生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海水的退出、咸化和相对闭塞环境下食物的缺乏,是生物群绝灭,并很好保存埋藏的主要原因.
推荐文章
塔里木西北缘乌什南上石炭统索格当他乌组微量稀土元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上石炭统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沉积环境
物源属性
构造背景
黔南晚石炭世生物灰泥丘生长发育特征研究
晚石炭世
生物灰泥丘
沉积环境
建造过程
黔南
甘蒙北山地区下石炭统绿条山组时代修正及其构造意义
甘肃
内蒙古
北山
早石炭世
绿条山组
年代学
洋陆转化
闽西南上石炭统白云岩层的空间分布特征
白云岩层
空间分布
上石炭统
闽西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秦岭淅川地区上石炭统周营组生物群特征
来源期刊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南秦岭 周营组 生物 豫西南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69
页数 7页 分类号 P534.45
字数 59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3850.2004.0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振军 5 78 4.0 5.0
5 裴中朝 14 44 5.0 6.0
7 朱广彬 6 41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南秦岭
周营组
生物
豫西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季刊
1009-3850
51-1593/P
16开
四川成都一环路北三段2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1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27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