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Ⅰ型鸭肝炎病毒标准毒株R85952人工感染3日龄雏鸭,于感染后6、12、16、20、24、28、32和36h分别采集感染组和对照组雏鸭的血液分离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血清中Na+、K+、Ca2+、Mg2+、Cl-、P5+等无机盐离子浓度和BUN含量变化不明显,OSM的变化也不明显;ALT、AST和GGT均较对照组有极显著升高(P<0.01);GLU浓度在攻毒后24~36h极显著下降(P<0.01);TG、CHOL和VLDL呈极显著升高(P<0.01),表明血糖下降和血脂升高.TBIL和DBIL分别从攻毒后20和12h开始较对照组有显著的升高(P<0.05).上述的试验结果提示: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肝脏受损最明显,呈现急性、坏死性肝炎的病理过程.
推荐文章
鸭肝炎病毒对雏鸭脑组织损伤的研究
鸭肝炎
脑组织病变
一氧化氮
脂质过氧化反应
丙二醛
感染新型鸭肝炎病毒雏鸭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变化
新型鸭肝炎病毒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雏鸭 Ⅰ型鸭肝炎病毒 血清生化指标
年,卷(期) 2004,(4) 所属期刊栏目 畜牧·兽医·水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9-751
页数 3页 分类号 S834
字数 37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04.04.08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月英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42 349 12.0 16.0
2 赵瑞宏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105 513 13.0 17.0
3 潘孝成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81 398 12.0 16.0
4 张小飞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14 130 6.0 11.0
5 陈鑫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7 80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雏鸭
Ⅰ型鸭肝炎病毒
血清生化指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相关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Anhui Provinci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官方网址:http://www.ahinfo.gov.cn/zrkxjj/index.htm
项目类型: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