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蓄水条件下,坝址渗流场内液-固两相间的物理化学作用由于人类工程活动而趋于更加的广泛、深入而剧烈,从而导致场内地下水质的复杂多变.本文以新安江水电站为例,论述了坝址区地下水质演变的基本特征,如水的酸碱度的异常变化(pH=6.32~11.55)、水质组分存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水化学类型的多样性等,强调了大坝工程对于地下水质的演变所施加的影响.此外,还揭示了区内地下水质演变所具有的示踪意义,即不仅反映了水-岩系列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还反映了坝址渗流的宏观动态以及坝踵帷幕体的防渗效果及其时效.
推荐文章
新安江大坝典型坝段坝顶水平位移监控指标的拟定
监控指标
水平位移
监测资料
有限元分析
坝顶位移
新安江大坝
典型坝段
高精度地下水示踪技术及其应用——以毛村地下河流域为例
高精度
在线监测技术
地下水示踪
桂林毛村
新安江右坝裂隙岩体渗流同位素示踪研究
裂隙
渗流通道
同位素
示踪
改进的新安江模型多目标参数优化——以临涣集流域为例
地表-地下水耦合模型
地下水蓄水库
临涣集流域
敏感性分析
多目标参数率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坝坝址地下水质的演变及其示踪意义--以新安江大坝为例
来源期刊 水力发电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监测 地下水质演变 水-岩-坝问相互作用 防渗效果及其时效
年,卷(期) 2004,(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7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V698.1
字数 52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1243.2004.03.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汉周 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87 508 11.0 16.0
2 周剑 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 15 2.0 3.0
3 王风波 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利水电工程监测
地下水质演变
水-岩-坝问相互作用
防渗效果及其时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力发电学报
月刊
1003-1243
11-2241/TV
小16开
中国北京清华大学水电工程系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65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4719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