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我国主要含煤区的100多个煤层以及若干个钻孔煤心,进行宏观煤岩类型、煤体结构、煤裂隙以及与煤层渗透性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a.我国煤体破坏程度由北向南、自西向东增强,从盆地中部向盆缘增强.我国中、西部和北部主要是原生结构煤,东部和南部以及盆缘构造煤发育.b.糜棱煤是地层构造变形强烈的产物,但构造变形强烈的地层不一定形成糜棱煤.c.碎裂煤的渗透率比原生结构煤高,碎粒煤和糜棱煤渗透率低.对于一个即有碎裂煤,又有碎粒煤和糜棱煤发育并交替出现的煤层,碎粒煤和糜棱煤在碎裂煤之间起着低渗透性的屏障作用,渗透性低的煤分层扼杀了渗透性高的煤分层,极大地降低了煤层渗透性.因此在有碎粒煤和糜棱煤发育的煤层,煤体结构对煤层渗透性的影响大于裂隙发育程度的影响,成为控制渗透性的首要因素.
推荐文章
浅谈我国含煤区水文地质条件
裂隙含水层
单位涌水量
渗透系数
煤储层厚度与其渗透性及含气性关系初步探讨
煤储层
厚度
渗透率
含气性
相关关系
吸附瓦斯对煤体渗透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乡宁2号焦煤
渗透率
吸附瓦斯
煤岩全应力应变过程渗透性特征试验研究
煤岩
全应力-应变过程
渗透率
围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国主要含煤区煤体结构特征及与渗透性关系的研究
来源期刊 煤田地质与勘探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煤体结构 特征 渗透性 中国主要含煤区
年,卷(期) 2004,(z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81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18.11
字数 57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04.z1.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晋香兰 15 365 12.0 15.0
2 员争荣 11 390 8.0 11.0
3 钟玲文 10 840 10.0 10.0
4 李贵红 10 300 9.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249)
二级引证文献  (18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2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7(2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4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19(6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7)
2020(3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煤体结构
特征
渗透性
中国主要含煤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田地质与勘探
双月刊
1001-1986
61-1155/P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82号
52-14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0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2285
相关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英文译名: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973.gov.cn/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农业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