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国际通用的小麦叶锈菌鉴别寄主和辅助鉴别寄主分析了来自1999年我国不同地区小麦叶锈菌的毒性基因,479个叶锈菌株共划分为162个毒性类型,其中23个为主要毒性类型.毒性类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FHB、PHT、FHG、THT,它们对抗叶锈基因Lr2a、Lr2b、Lr3、Lr10、Lr14b、Lr16、 Lr26的平均毒性频率高于80%,而对Lr3ka、Lr25、Lr19、Lr24、Lr30、Lr15、Lr35的平均毒性频率低于30%;发现对Lr35有毒力的菌株,出现频率为1.04%;至今尚未发现对Lr38、Lr45抗性基因有毒力的菌株.研究同时发现,不同地区小麦叶锈菌的毒性类型不同,毒性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Lr9、Lr15、Lr19、Lr24、Lr35、Lr38、Lr45为小麦抗叶锈育种可利用的有效抗病基因.
推荐文章
中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演化及遗传重组
小麦条锈菌
毒性分析
SSR标记
遗传重组
2009-2011年河南省小麦叶锈菌毒性结构分析
河南省
小麦叶锈菌
致病类型
毒性基因频率
2003-2004年我国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苗期鉴定及毒性分析
小麦叶锈菌
致病类型
毒性基因
监测
山东省小麦叶锈菌群体毒性研究
小麦叶锈菌
致病类型
毒性基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999年我国小麦叶锈菌毒性监测
来源期刊 植物保护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麦叶锈菌 毒性基因 监测 中国 1999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50
页数 6页 分类号 S4
字数 31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77-7518.2004.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系 85 1191 20.0 31.0
2 冯圣东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系 19 165 6.0 12.0
3 杨文香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系 51 624 15.0 24.0
4 孟庆芳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系 10 132 5.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47)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叶锈菌
毒性基因
监测
中国
1999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保护学报
双月刊
0577-7518
11-1983/S
16开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82-620
196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3144
相关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