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黄河下游存在的河道淤积、地面沉降、松软土分布广泛、水质污染、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河岸侵蚀崩塌、海平面变化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对黄河大堤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的主要对策为:①从地质学、生物学、海洋学、地球化学、生态环境学等多学科入手,综合研究这些问题间的关系;②要着重研究黄河下游河道带地貌、微地貌,尤其是二级悬河的形成与演化规律;③要着重对黄河下游区域基底断裂的分布、活动性及地震问题进行研究,加强对活动断裂两盘的活动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并分析其对黄河河道演化的影响;④应把黄河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加强对黄河中游泥沙的来源、运移、侵蚀和下游泥沙落淤的规律进行研究;⑤从新构造运动入手,分析研究海岸带地质作用、海平面的变化对黄河河床冲淤规律的影响以及在黄河下游河道演化中的作用;⑥应开展针对不良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监测、预报工作,防止或减少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为沿黄经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推荐文章
黄河下游(山东段)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
环境地质
生态环境
防治对策
黄河下游
山东省
试论农业环境地质问题
农业环境地质
农业环境地质问题
农业地质灾害
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重庆市
环境
地质
防治对策
大同煤矿区环境地质问题的探讨
陷落地震
水井干枯
采空区塌陷
大同煤矿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河下游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对堤防的影响
来源期刊 人民黄河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影响 堤防 环境地质 黄河下游
年,卷(期) 2004,(8) 所属期刊栏目 防洪·治河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
页数 3页 分类号 X141|TV882.1
字数 42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04.08.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涛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22 257 8.0 16.0
2 王现国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28 136 7.0 10.0
6 王和平 4 5 2.0 2.0
7 吴东民 8 62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影响
堤防
环境地质
黄河下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黄河
月刊
1000-1379
41-1128/TV
大16开
郑州市金水路11号《人民黄河》杂志社
194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08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