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p16、p53基因突变在皮肤癌发生中的作用并比较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检测基因突变的敏感性.方法: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GGE和PCR -SSCP,对40例皮肤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的p16基因1、2外显子和P53基因5~8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仅2例鳞状细胞癌(SCC)出现p16基因外显子2突变,皮肤癌p16基因1、2外显子的突变率为5%.P53基因5~8外显子的突变率为35%,其中SCC的突变率为36%,基底细胞癌(BCC)为33%,采用DGGE检测的突变率为33%,SSCP检测的突变率为25%.结论:p16、P53基因突变参与皮肤癌的发病机制;p16基因的突变率低于P53基因;DGGE检测基因突变的敏感性高于SSCP;DGGE结合SSCP有助于提高突变检出率.
推荐文章
胃癌患者血浆中p53基因突变的检测
胃肿瘤
基因
p53
血浆
DNA突变分析
胸腔积液中脱落细胞p53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意义
p53基因
抑癌基因
胸腔积液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检测皮肤癌p16、p53基因突变
来源期刊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皮肤癌 p16基因 p53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116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5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1157.2004.02.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波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 112 390 11.0 15.0
2 钟绮丽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 44 205 8.0 11.0
3 廖康煌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皮肤病研究所 48 430 12.0 18.0
4 程滨珠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 24 109 7.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皮肤癌
p16基因
p53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月刊
1009-1157
37-1348/R
大16开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经十路27397号
24-17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013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63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