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索HLA-DM基因及其与环境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影响.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用PCR-RFLP的方法确定HLA-DM的基因型,用非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SLE的危险因素,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环境与基因的交互作用.结果共检测到3种DMA与4种DMB等位基因,其分布在SLE组与正常对照组分布一致.logistic模型分析显示SLE的环境危险因素有5个(潮湿、精神刺激、日晒、刀豆、扁桃体感染),女性个人婚育史因素有3个(出生时母亲的年龄、月经初潮年龄、流产次数).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提示HLA-DMB*0102与扁桃体感染的交互项效应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有多个环境危险因素与SLE的发病有关,HLA-DM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SLE发病及活动性没有独立作用,但HLA-DM基因与某些环境因素存在交互作用.
推荐文章
妊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妊娠
妊娠管理
治疗进展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
红斑狼疮,系统性
妊娠
胎儿发育
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护理
健康宣教
皮肤损害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
冲击治疗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系统性红斑狼疮HLA-DM基因与环境危险因素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卫生统计 学科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环境危险因素 HLA-DM 交互作用 广义线性模型
年,卷(期) 2004,(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0-302,281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7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3674.2004.05.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叶冬青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系 336 3524 28.0 37.0
2 郝加虎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系 145 1379 19.0 27.0
3 陆伟 81 604 14.0 21.0
4 李向培 61 363 11.0 15.0
5 张永青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系 4 43 4.0 4.0
6 施小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108 1301 19.0 2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环境危险因素 HLA-DM 交互作用 广义线性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卫生统计
双月刊
1002-3674
21-1153/R
大16开
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92号
8-39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078
总下载数(次)
19
相关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Anhui Provinci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官方网址:http://www.ahinfo.gov.cn/zrkxjj/index.htm
项目类型: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