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最近研究表明,毛管压力与Pickett图一体化为流动单元识别的有效方法,本次研究将此方法推广到天然裂缝储层,且只需基岩的Pickett图。它需要计算基岩的原始孔隙度和真电阻率。通过替换Pickett图上的孔喉半径、乏.管压力和自由水面以上高度,就能得出基岩的流动单元。并且能估计基岩是否具有生产价值。模式识别是此方法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两个实例加以说明。当分割系数为常数时,用复合系统的总孔隙度和电阻率绘制Pickett图,此时,得不到对固定的含水饱和度值的常规直线,Pickett图为向下凹的曲线,如果意识不到这种影响,计算含水饱和度时会产生较大误差。
推荐文章
储层天然裂缝识别技术研究
天然裂缝
岩心观测
曲线变化率
地层因素比值
R/S变尺度
超致密砂岩储层裂缝与含气性识别
致密砂岩气藏
裂缝评价
渗透率
聚类分析
含气性
川西
储层构型单元测井识别方法探讨
储层构型单元
测井资料
均值聚类
Fisher判别
自动识别
剩余油
基于流动单元的测井储层参数解释模型
测井解释
流动单元
非均质
渗透率
解释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天然裂缝储层基岩流动单元识别
来源期刊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流动单元 天然裂缝 储层 含水饱和度 孔喉 毛管压力 孔隙度 基岩 电阻率 高度
年,卷(期) 2004,(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74
页数 8页 分类号 TE357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流动单元
天然裂缝
储层
含水饱和度
孔喉
毛管压力
孔隙度
基岩
电阻率
高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
季刊
湖北省潜江市广华研究院情报室
出版文献量(篇)
28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