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中利用NCEP/NCAR 2001年9~10月的全球日平均资料和中央气象台的逐日08时24 h降水资料,着重分析了2001年秋季黄淮、江淮地区持续干旱时期的水汽收支及动力条件.结果表明,2001年9~10月该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小,水汽以支出为主,并且南边界的水汽输出与多雨时期的情况截然不同;与之相反,有两支水汽通道将大量水汽输送到中国华西地区,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在此期间,江淮、黄淮地区大气层结稳定或成中性,对流弱,基本为下沉气流控制,使得该地区缺乏有利的动力条件,无法形成降水.通过分析发现,造成2001年秋季江淮、黄淮地区持续干旱时期水汽和动力条件异常的主要原因是亚洲中高纬地区盛行纬向环流,西风锋区位于55°N附近,比常年同期偏北约5个纬距;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西偏北,是近26年来同期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持续在25°N以北时间最长的一年;同时,2001年9月份东亚-西太平洋低纬度地区大气活动异于常年,吕宋岛附近维持一个强盛的对流中心,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推荐文章
2007年7月9-10日江淮大暴雨的水汽图像解译研究
水汽图像
风云2C卫星(FY2C)
暴雨
位涡
解译
2009年9月到2010年3月西南地区特大干旱环流分析
西南地区
特大干旱
大气环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OLR
2001年9月~2003年8月我院中成药应用分析
中成药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应用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淮和江淮地区2001年9~10月异常干旱的水汽分析
来源期刊 气象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黄淮和江淮 秋旱 水汽 动力条件
年,卷(期) 2004,(6)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0-867
页数 8页 分类号 P4
字数 59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77-6619.2004.06.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峰 13 607 10.0 13.0
2 王秀文 8 222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8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淮和江淮
秋旱
水汽
动力条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学报
双月刊
0577-6619
11-2006/P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46号
2-368
192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4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47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