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试验采用平板表面萌发法测定了温度、pH值、光照、湿度及农药对尖角突脐菌菌株X27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尖角突脐孢菌其离体干燥贮藏在约4℃下至少18个月还能保持活性;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高于35℃或低于15℃,对分生孢子的萌发不利;分生孢子快速萌发的初始酸碱条件为pH4~7;适合该菌分生孢子萌发的相对湿度范围为80%~100%;光照不利于分生孢子快速萌发;低剂量敌稗使分生孢子开始萌发时间推迟4 h,并使部分萌发的菌丝生长不良;丁草胺明显推迟分生孢子萌发时间;二氯喹啉酸和苄嘧磺隆对分生孢子的萌发影响不明显;用低剂量的多菌灵和代森锰锌处理,分生孢子至少24h内不萌发;稻瘟灵和恶霉灵混剂、三环唑推迟分生孢子开始萌发时间.
推荐文章
尖角突脐孢菌与化学除草剂混用防治稻田稗草效果的研究
尖角突脐孢菌
稗草
化学除草剂
增效作用
水稻
环境因素对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尖孢镰刀菌
分生孢子萌发
环境因素
影响
高温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研究
球孢白僵菌
分生孢子
萌发率
高温
氰烯菌酯对禾谷镰孢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影响
氰烯菌酯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孢子萌发
致畸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农药及不同萌发因素对尖角突脐孢菌菌株X27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来源期刊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真菌除稗剂 尖角突脐孢菌 分生孢子 孢子萌发
年,卷(期) 2004,(4)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及生态防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8-393
页数 6页 分类号 S451.21
字数 458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5684.2004.04.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勇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62 341 9.0 14.0
3 张宏军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128 1035 16.0 26.0
5 李健强 6 36 4.0 6.0
6 倪汉文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57 612 13.0 22.0
7 李晓晶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12 182 6.0 12.0
12 王琦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43)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真菌除稗剂
尖角突脐孢菌
分生孢子
孢子萌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5684
22-1100/S
大16开
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3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30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