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大鼠体外循环实验模型.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10只(450~550 g),麻醉后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股动脉置管接监护仪实时监测动脉血压并按时采集动脉血标本,股静脉置管用于持续补液和静脉血样采集.经右颈静脉置多孔引流管至右心房行中心静脉引流,血液经特制微型膜肺氧合后,由蠕动泵经右颈动脉实施灌注.本模型采用林格氏液和贺斯进行无血预充,总量为16 ml,晶胶比为1:1,灌注流量100~150ml/(kg·min),转流时间60min.结果实验中膜肺氧合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所有动物都成功脱机.结论利用大鼠可以建立简单、廉价的体外循环动物模型.本模型适用于研究与体外循环相关的全身炎症反应和多脏器功能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防治策略.
推荐文章
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及改进
心肺转流术
模型,动物
急性肺损伤
老年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
体外循环
动物模型
大鼠
老年
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
体外循环
动物模型
大鼠
大鼠体外循环脏器损伤模型的建立
体外循环
脏器损伤
大鼠
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
来源期刊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模型,动物 大鼠
年,卷(期) 2004,(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9-222
页数 4页 分类号 Q95-33
字数 354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04.04.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景华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胸外科 150 626 13.0 17.0
2 钱建军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胸外科 22 65 4.0 6.0
3 董国华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胸外科 49 192 8.0 10.0
4 王常田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胸外科 41 167 7.0 10.0
5 许飚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胸外科 37 161 8.0 11.0
6 黄戈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胸外科 3 17 3.0 3.0
7 刘宏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胸外科 2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体外循环
模型,动物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双月刊
1005-4847
11-2986/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0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63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