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9×9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短季棉早熟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特性、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短季棉的早熟性状由加性遗传效应和显性遗传效应共同作用,同时有不可忽视的加性、显性效应与环境的互作;全生育期、株高、衣分、铃重、霜前花率有较高的狭义遗传力,为0.262~0.528,特别是衣分和铃重受环境影响较小,可早代和异地选择;而果枝始节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但在同一地区,果枝始节的狭义遗传力较高,为0.244~0.652,作为早熟性的选择指标是可靠的;在研究的9个材料中,有4个短季棉的早熟性的一般配合力较好,46个组合中有16个组合的早熟性及产量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均较好,其中以3个三个组合的产量及早熟性的综合性状较优,霜前皮棉较其优良亲本增产15%以上.
推荐文章
短季棉生育期性状的遗传分析
短季棉
生育期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短季棉早熟及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短季棉
早熟性状
遗传连锁图谱
QTL定位
我国短季棉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短季棉
遗传
育种
进展
长绒棉数量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分析
长绒棉
数量性状
配合力
遗传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短季棉常用亲本早熟性状的遗传及配合力研究
来源期刊 棉花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短季棉 早熟性 遗传特性 配合力
年,卷(期) 2004,(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进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1-215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62.03
字数 36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7807.2004.04.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术丽 农业部棉花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 33 2.0 2.0
2 喻树迅 农业部棉花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 33 2.0 2.0
3 原日红 农业部棉花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 33 2.0 2.0
4 宋美珍 农业部棉花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 33 2.0 2.0
5 张朝军 农业部棉花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3 44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90)
二级引证文献  (82)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4(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短季棉
早熟性
遗传特性
配合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棉花学报
双月刊
1002-7807
41-1163/S
大16开
河南省安阳市开发区黄河大道西段中棉所办公区
33-63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1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95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