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海子地裂缝分布于千河四级阶地与黄土台塬之间的黄土坡地区,目前正处于滑坡的蠕动变形阶段.黄土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地裂缝形成的基础条件,梯田的蓄水功能创造了有利的水文条件,连阴雨及暴雨是地裂缝形成、扩展的诱发因素.人工切削坡脚造成斜坡的不稳定状态则是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地裂缝一旦形成,它便同梯田中的黄土陷穴一起成为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的通道.离石黄土中古土壤层所具有的相对不透水性,使其与上覆黄土的分界面成为潜在的滑动面.建议采取搬迁住户,改造梯田,加强监测,合理布局村落等措施来减小以至消除灾害造成的损失.
推荐文章
宝鸡千河流域水质分析与评价
千河
水质
模糊综合评价
道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
道路裂缝
混凝土施工
裂缝分析
防范措施
浅谈混凝土屋面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屋面
裂缝
成因
防治
桥梁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
裂缝成因
桥梁施工
控制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宝鸡千河流域大海子地裂缝成因及减灾措施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裂缝 滑坡 形成原因 减灾措施
年,卷(期) 2004,(3) 所属期刊栏目 综合治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3,68
页数 5页 分类号 X43|P642.26
字数 65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88X.2004.03.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掌权 宝鸡文理学院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13 408 4.0 13.0
2 屈康庆 宝鸡文理学院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11 28 4.0 5.0
3 韩景卫 宝鸡文理学院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18 79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2)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裂缝
滑坡
形成原因
减灾措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通报
双月刊
1000-288X
61-1094/X
大16开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西农路26号
52-16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8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623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