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NH4)2S2O8为氧化剂,在功能质子酸-水-正丁醇三元体系中,用微乳液法合成了聚苯胺.以聚苯胺的电导率和电致变色性能为标准,讨论了引发剂、DBSA、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苯胺性能的影响,并对影响聚苯胺/聚乙烯醇复合膜的性能因素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与用常规乳液法合成的聚苯胺相比,用微乳液法合成的聚苯胺与聚乙烯醇所成的膜,其电导率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电致变色性能也更好.
推荐文章
用多种仪器分析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的纳米聚苯胺
聚苯胺
红外光谱
透射电镜
反相微乳液
电致变色聚苯胺透明薄膜
聚苯胺
电致变色
层次分析
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胺及其导电性能
聚苯胺
乳液聚合
掺杂剂
导电性
导电机理
聚苯胺/空心玻璃微球导电材料的制备研究
聚苯胺
空心球
磺化玻璃微球
复合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苯胺微乳液合成及其电致变色性
来源期刊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 聚苯胺 微乳液 电致变色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0
页数 3页 分类号 TQ31
字数 26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2191.2004.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利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61 928 16.0 28.0
2 刘家和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3 63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5)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64)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3(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分子化学
聚苯胺
微乳液
电致变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双月刊
1672-2191
41-1354/TQ
大16开
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大道69号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75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216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