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和单体预乳化法分别合成了室温交联型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微胶乳,研究了硅烷单体的添加和氨化反应对改性微胶乳粒子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得到的硅丙微胶乳粒子大小与硅烷单体的种类、用量和添加顺序无关,平均粒径约为40~60nm.TEM照片显示出,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合成的硅丙微胶乳粒子由于内部存在交联结构而导致表面形状不规则,有"乳突"现象;而采用预乳化法合成的硅丙微胶乳粒径粗大,呈规则的球形,氨化后粒径从100nm以上减小到 80nm左右,粒子表面出现"绒毛"现象,这是由于硅烷组分的水解反应受到抑制而使粒子内部的交联密度降低的缘故.
推荐文章
新型抗高温苯丙胶乳的室内研究
苯丙胶乳
胶乳水泥浆
改性
高温
高温下胶乳水泥的室内研究
高温
胶乳水泥
强度衰退
沉降稳定性
水泥浆性能
胶乳水泥的原子力显微结构研究
油井水泥
胶乳水泥
防气窜
界面胶结强度
原子力显微镜
微观结构
室温仿生合成羟基锡酸锌微球及其表征
羟基锡酸锌
微球
β-环糊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室温交联型硅丙微胶乳的合成研究Ⅱ.改性微胶乳的粒径控制及其微观形态表征
来源期刊 离子交换与吸附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微胶乳 硅丙聚合物 粒径控制 微现形态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177
页数 7页 分类号 O631.1
字数 38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1-5493.2004.02.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侯有军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33 427 14.0 19.0
2 潘慧铭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65 1001 17.0 2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8)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胶乳
硅丙聚合物
粒径控制
微现形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离子交换与吸附
双月刊
1001-5493
12-1147/O6
16开
天津南开大学
6-5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2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8039
相关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Guangdong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官方网址:http://gdsf.gdstc.gov.cn/
项目类型:研究团队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