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的抗局灶性脑缺血作用.方法采用动脉腔内插线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及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定半暗带脑血流、湿重-干重法测定缺血半球水含量、3%伊文氏蓝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测定血脑屏障(BBB)的破坏、HE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测定缺血后24h的梗死体积.结果 100mg/kg体重吡拉西坦对半暗带脑血流无明显影响,200mg/kg体重吡拉西坦可明显升高再灌注期间半暗带脑血流;100mg/kg和200mg/kg体重的吡拉西坦均可明显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后缺血半球的水含量及BBB的损伤,缩小梗死体积.结论吡拉西坦具有明确的抗局灶性脑缺血作用,它可改善半暗带脑血流、减轻脑组织水肿和BBB的损伤、缩小梗死体积.
推荐文章
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发作,短暂性
颈动脉狭窄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针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针刺
临床治疗
作用机制
不同药物联合治疗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低分子肝素
氯吡格雷
疗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吡拉西坦抗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作用观察
来源期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吡拉西坦 缺血大脑保护
年,卷(期) 2004,(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与经验总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7-54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3.3
字数 32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2754.2004.06.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明 10 119 5.0 10.0
2 徐超 18 170 6.0 12.0
3 寿艳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7 33 3.0 5.0
4 吴崇厚 2 9 2.0 2.0
5 赵育梅 10 56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局灶性脑缺血
吡拉西坦
缺血大脑保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月刊
1003-2754
22-1137/R
大16开
长春市新民大街519号
12-100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3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50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