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声带沟的分型及治疗方法. 方法 29例声带沟患者按有无声嘶及沟的形态分为3型:Ⅰ型:生理型,11例(无声嘶);Ⅱ型:裂线型,13例;Ⅲ型:局凹型,5例;后两种为病理型声带沟,有声嘶.对有声嘶18例进行了手术及术后嗓音训练治疗,手术方法有:①黏膜下分离自体脂肪注射术(Ⅱ型9例,Ⅲ型2例,其中1例为术式②疗效不佳再手术者);②黏膜切开挖槽自体脂肪注射术(Ⅱ型4例、Ⅲ型1例);③声带沟切除术(Ⅲ型4例,包括1例术式①疗效不佳再手术者).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平均为15.3个月.结果喉镜及嗓音分析发现,13例Ⅱ型患者中10例(其中6例为黏膜下分离自体脂肪注射术,占该术式6/9;4例为黏膜切开挖槽自体脂肪注射术,占该术式4/4),术后3个月声带沟消失,发音良好,声带振动恢复;另3例单行黏膜下分离自体脂肪注射术者,术后声带沟变浅,仍稍声嘶.5例Ⅲ型患者中3例行声带沟切除术后4~5个月声带沟消失,发音时声门闭合好,声带振动恢复;另2例先单行黏膜下分离自体脂肪注射术或黏膜切开挖槽自体脂肪术者,术后10 d~3个月声带沟再现,再次手术后好转. 结论对声带沟患者应分型后采用不同治疗方法,黏膜切开挖槽自体脂肪注射术对Ⅱ型治疗效果最好,声带沟切除术对Ⅲ型治疗最合适.
推荐文章
声带沟的手术治疗
声带沟
喉镜检查
语音训练
甲状腺癌术后声带麻痹的CT诊断
声带麻痹
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肿瘤复发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声带沟的黏膜波特点分析
声带沟
动态喉镜
黏膜波
声带沟的临床特点
喉疾病(Laryngeal disease) 声带(Vocal fold)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声带沟的诊断及治疗
来源期刊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声带 声嘶 脂肪组织
年,卷(期) 2004,(1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3-73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6
字数 33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1673-0860.2004.12.0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6)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声带
声嘶
脂肪组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月刊
1673-0860
11-5330/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2-68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20
总下载数(次)
1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