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风冷和水冷联合冷却的竖管降膜吸收器,考虑汽液界面的阻力、变膜厚、横向对流和冷却水的冷却作用的影响,建立了降膜吸收过程中热质耦合数学模型和同心管环空内冷却水换热数学模型.计算了沿竖管内表面的液膜厚度、温度、浓度以及冷却水在混合冷却条件下的温度分布等参数.分析了冷却水进口温度、LiBr溶液Re数和PE数等参数对传热系数和吸收速率的影响.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得出的结论对联合冷却吸收器的设计和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不同管径水平管外LiBr溶液降膜流动与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吸收式制冷
降膜流动
传热特性
数值模拟
竖直管外降膜吸收传热传质过程强化的研究
竖直管外降膜吸收
强化传热传质
数值计算
垂直管内TFE/NMP降膜吸收热质传递数值模拟
降膜吸收
热质传递
数值模拟
TFE/NMP垂直管
吸收器降膜和滴状吸收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传热传质
吸收器
降膜
滴状吸收
润湿比
涡量流函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空冷/水冷混合冷却竖管内LiBr溶液降膜吸收过程数值解
来源期刊 制冷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热工学 吸收器 降膜吸收 混合冷却 横向对流 传热传质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科技报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62
页数 4页 分类号 TB6
字数 30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4339.2004.02.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金有海 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1 203 7.0 11.0
2 王照亮 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6 57 4.0 6.0
3 李华玉 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5 58 4.0 5.0
4 姜传胜 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5)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热工学
吸收器
降膜吸收
混合冷却
横向对流
传热传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制冷学报
双月刊
0253-4339
11-2182/TB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阜成路67号银都大厦10层
89210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3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16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