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论述了一个旨在统一板块构造学说和地幔柱学说的地球动力学理论.尽管这个理论基于两个不寻常的假设,它也许揭示了一个系统的地球演化动力学模型.该理论认为:地球的内核是一磁铁,内核的铁磁性已被观察到的地震波速度各向异性所证实.因为由地球和类木行星之间的磁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扭力矩始终作用于地球的内核,内核象一个旋转发动机,每时每刻趋于改变地球的自转速度和自转轴位置,而地幔的惯性试图阻止地球自转的变化.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流体外核的形成、玄武岩浆的产生、洋壳的形成、以及内核和地幔之间的差异旋转运动.由于核-幔差异旋转运动,位于核-幔边界的岩石被逐步研磨成玄武岩岩浆.洋中脊系统被解释成巨大的岩墙系统,生根于核-幔边界层中某些主岩浆房.该理论认为:全球构造运动的驱动力来自外部空间,无论是洋壳或陆壳中的构造运动均是地球表面的扩散现象,它受地球的背景辐射和地壳中的物质分布两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地球两极方向的差异背景辐射决定了洋中脊系统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样式和全球构造运动模式.目前,地球遭受着较强的向南极之上的背景辐射和相对较弱的向北极之上的背景辐射.由这种极向的差异背景辐射所引起的吹力驱动着大陆朝北漂移,并导致了地球的梨状形态、以及张性变形发育于南半球和压性变形发育于北半球.这种不对称的地球变形产生了当前颇具特征的洋中脊分布样式(因为洋中脊作为扩张中心始终是沿着垂直于最小应力方向发育),并因此决定了现在的海底扩张方式.整个地球历史可分:第一阶段(27亿年之前)以没有洋壳为特征;第二阶段(自27亿年至22.5亿年)以形成洋壳为特征;第三阶段(22.5亿年之后)以陆壳生长为特征.
推荐文章
下地幔及核幔边界结构及地球动力学
地震层析成像
下地幔
核幔边界
地球动力学
幔汁(HACONS流体)地球内动因探索
钠钾地球化学
幔汁
地球内动因
高压辊磨的历史、发展现状及技术展望
高压辊磨
碎磨工艺
应用现状
节能
液核地球CIP轴的极移和岁差章动
液核地球模型
CIP轴
极移和岁差章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地球的历史:核-幔磨理论
来源期刊 高校地质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核-幔磨 海底扩张 大陆漂移 地幔柱 玄武岩 背景辐射 表面扩散 吹力
年,卷(期) 2004,(3)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1-462
页数 12页 分类号 P588.11
字数 101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7493.2004.03.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逸昆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5 52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6)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核-幔磨
海底扩张
大陆漂移
地幔柱
玄武岩
背景辐射
表面扩散
吹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校地质学报
双月刊
1006-7493
32-1440/P
大16开
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5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92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