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现场调查工作,研究了丽江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特征及现代活动性,分析了该地区构造应力场演化历史及现今构造应力场特征,探讨了丽江地震产生的机制,然后用离散元方法对该地区现今应力场进行了二维模拟,并进而深化了对丽江地震区应力场的认识.丽江地区处于川滇菱形断块的西南部,巨甸-九子海断块二级断块中的玉龙雪山九子海三级断块上,该断块介于近南北向的楚波白汉场断裂、北东走向丽江-小金河断裂和北西向中甸-永胜断裂之间,平面上成一顶角向东的三角形.在近南北向现今应力场的作用下,北东向的丽江-小金河断裂左旋走滑,北西向的中甸永胜断裂右旋走滑,使两者所夹持的巨甸-九子海断块的主体部分发生向西的位移,在两者的复合部位,即断块的尖端附近,形成了局部的近东西向的拉张应力环境,从而使处于该部位的南北向玉龙雪山东麓断裂于1996年2月3日因发生了正断错动而导致了7.0级地震的发生.该地震后第三天,在其震中的正南方又发生了一次6.0级余震,其地震破裂是由北向南的一种撕裂,进而说明,本次地震的发生是由于玉龙雪山东麓断裂与中甸永胜断裂复合部位拉张应力的强烈集中造成的.
推荐文章
腾冲火山区地震构造应力场研究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腾冲火山区
欧亚地震带现代构造应力场及其分区特征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欧亚地震带
武定6.5级地震前后环境剪应力场动态变化
环境剪应力场
动态变化
武定6.5级地震
汶川8.0级地震序列的小震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
汶川8.0级地震
余震序列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丽江地震区应力场研究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丽江 应力场 地震机制 活动断裂 离散元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64
页数 8页 分类号 P315
字数 68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371-5736.2004.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苏生瑞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系 83 1085 17.0 30.0
2 王运生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153 1203 18.0 28.0
3 王士天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36 639 15.0 2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93)
199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丽江
应力场
地震机制
活动断裂
离散元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