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有可持续利用农业新说问世倍受推崇.而在此之前于50年代,我国即有地区农业开发未久性农业以牧为主"总纲"的提出.两者表达用词虽有所不同,但实质则一.质言之在于系统结构生物多样性的增多、有机肥路线的转换和环境生态经济效应的兼收.两者提出的时间前后30年相差,足见"总纲"的先知和可贵. 联系实际诸多启示,尤其关于西部开发,在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方向重新确立的战略上,始终把林摆在首重,顺便提及草的倾向,显然有悖于生物气候地带性的理论制约和多年造林不见林实践的检验;因之不是因地制宜兼收生态-经济实效之计. 1950年前,柴达木盆地农业开发总纲的创见用来权衡当今,显得何其中肯!先见之明并未过时,依然光辉灿烂,值得借鉴!
推荐文章
辽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分析
农业资源
可持续利用
评价体系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模型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指标体系
模糊数学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
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利用及其评价
盐碱地
农业利用
可持续利用
技术体系
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节水农业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节水农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旧书重提 展示光辉--对可持续利用农业先知的赞颂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可持续利用农业 永久性农业 柴达木盆地 西部开发退耕还林还草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西部大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4
页数 5页 分类号 S-O
字数 70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04.02.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恕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4 35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可持续利用农业
永久性农业
柴达木盆地
西部开发退耕还林还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月刊
1008-0864
11-3900/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82-245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98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45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