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在不同保存时间对其质量的影响,检测血液成分的变化,为临床输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采集200ml CPDA-1抗凝全血100份作标记和编号,分别在0d、3d、7d、14d、21d、28d、35d进行各种有形成分和部分生化指标的检测.按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方法严格操作.结果血液在35天保存期内,红细胞(RBC)无显著变化,保存7天白细胞(WBX)中粒细胞明显下降,7天血小板(PLT)明显下降;血粘度14天开始显著增加;保存时间逐渐延长K+浓度逐渐增高,14天起显著增高,Na+21天显著减少,碱性磷酸酶21天显著减少,CO2浓度28天显著增高,其余酶类、葡萄糖、蛋白质、胆红素、尿素氮无显著变化.保存期内纤维蛋白原无显著变化,28天FVⅢ.C下降只有当天的30%;游离血红蛋白21天开始增高有显著性,红细胞渗透脆性变化不大.结论全血在保存期内并不"全",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保存期血液,提倡成分输血,提高临床输血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推荐文章
叶下珠不同生长期及保存期总鞣质含量测定
叶下珠
总鞣质
生长期
保存期
PPVs-1A株保存期研究及免疫原性测定
猪细小病毒PPVs-1A株
-20℃保存
-70℃保存
保存期
免疫原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液在不同保存期有形成份及理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来源期刊 齐鲁医学检验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液 血细胞 血流变 电解质 凝血因子
年,卷(期) 2004,(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44
字数 31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013.2004.04.01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83)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1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液
血细胞
血流变
电解质
凝血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检验与临床
月刊
1673-5013
37-1443/R
大16开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6766号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77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814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