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研究肠粘连形成过程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探索肠粘连的可能发病机理。方法SD大鼠35只,5只作为正常对照,30只按Harris方法形成腹膜粘连模型。分别于术后3h至7d处死,动态取粘连形成过程中创面部位盲肠浆膜、壁层腹膜和腹膜粘连部位组织,置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以上粘连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1-3d粘连的腹壁和盲肠正常结构破坏,纤维蛋白渗出渐形成一条红染的边缘清楚的粘附带。4-5d表面炎性渗出,以及新鲜肉芽组织形成,间皮细胞减少或消失。6-7d间皮细胞与纤维细胞之间融合在一起,不易辨认出肠与腹膜组织的明确界限,于粘连缝隙的表面可见一层不连续的扁平的间皮细胞。结论纤维蛋白渗出增加和间皮细胞在腹膜粘连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肠粘连预防的重点放在尽量减少纤维蛋白渗出和促进腹膜间皮的生长可能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通过观察腹膜粘连的病理改变,对外科手术以及其它创伤所引起的腹膜病变的去粘连有非常实际的理论价值及形态学依据。
推荐文章
粘连性肠梗阻选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的疗效探讨
粘连性肠梗阻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
疗效探讨
犬累-卡-佩斯病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累-卡-佩斯病
Micro-CT
组织形态学
扫描电镜观察结构变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创伤性肠粘连形成过程中腹膜组织的形态学观察
来源期刊 实用临床医学(湖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肠粘连 腹膜 纤维蛋白 间皮细胞 形态学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0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俊英 9 72 4.0 8.0
2 曾广仙 8 75 4.0 8.0
3 代丽红 6 70 3.0 6.0
4 郑勇斌 2 18 1.0 2.0
5 任玉霞 3 3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肠粘连
腹膜
纤维蛋白
间皮细胞
形态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用临床医学(湖北)
季刊
汉口工农兵路15号
出版文献量(篇)
35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