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监测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最好的诱芯9诱集效果是对照诱集效果的7 706.8倍,是饵木的20.49倍;效果中等的诱芯1的诱集量是对照的4 288.4倍,是饵木的11.4倍;效果最差的诱芯5诱集量为对照的830倍,是饵木的2.19倍.这一结果肯定了聚集信息素诱虫灵敏度高、效果好的特性.同时虫口密度、有虫株率和梢被害率3项指标的减退率证实了应用聚集信息素防治纵坑切梢小蠹的效果显著可靠.其虫口密度减退率平均为94.35%,有虫株率减退率平均为87.7%,被害梢减退率为88.39%.
推荐文章
抚育间伐持续控制松纵坑切梢小蠹效果研究
松纵坑切梢小蠢
抚育间伐
持续控制
云南松
化学药剂防治纵坑切梢小蠹试验
纵坑切梢小蠹
林间
试验
纵坑切梢小蠹研究概况
纵坑切梢小蠹
生物生态学特性
综合治理
研究进展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防治工作思考
云南松
纵坑切梢
小蠹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应用聚集信息素监测与防治纵坑切梢小蠹
来源期刊 中国森林病虫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纵坑切梢小蠹 信息素 监测 防治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2
页数 3页 分类号 S763
字数 9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0886.2004.0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晓军 33 258 10.0 14.0
2 宋丽文 34 223 9.0 13.0
3 高长启 26 319 12.0 17.0
4 孙守慧 6 117 6.0 6.0
5 徐桂莲 1 28 1.0 1.0
6 张凯鹏 1 2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91)
二级引证文献  (17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9(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0(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1(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2(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3(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4(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6(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9(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纵坑切梢小蠹
信息素
监测
防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森林病虫
双月刊
1671-0886
21-1459/S
大16开
沈阳市黄河北大街58号
8-50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3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02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