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发现其曼于特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和二叠纪普鲁-阿羌裂谷型火山岩带.确定苏巴什蛇绿混杂岩带的形成时代为石炭纪-中二叠世.查明阿尔金断裂延入西昆仑表现为转换断层的性质.认为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与库地蛇绿岩相当,代表震旦纪-早古生代原特提斯多岛洋内亲塔里木板块的小洋盆;苏巴什蛇绿混杂岩带归属于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沟-弧-盆体系,为弧后陆缘小洋盆消减的产物,该盆地于中二叠世末褶皱,代表晚古生代弧-陆碰撞后的大陆增生;晚二叠世-三叠纪沉积及巴颜喀拉山群奠基于特提斯洋盆之上,在接受大量陆缘碎屑沉积的同时向北侧的古生代增生造山带之下俯冲,形成了昆仑山最南侧、规模最大的晚三叠世-侏罗纪二长花岗岩带,并最终实现洋-陆转化.
推荐文章
聂拉木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地层古生物新资料
岩石-构造分析
地质演化
聂拉木地区
喜马拉雅
申扎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笔石动物群
下奥陶统
珊瑚动物组合
二叠系
印支期花岗闪长岩
南北向构造
草地资源
冈底斯
拉孜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中-晚三叠世放射虫
两期混杂岩
石炭纪玄武岩
冈瓦纳大陆裂解
班戈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蛇绿岩套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
角度不整合
封闭时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于田县幅、伯力克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来源期刊 地质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震旦纪-早古生代 其曼于特蛇绿岩 小洋盆 晚古生代 苏巴什蛇绿混杂岩 弧后洋盆 弧-陆碰撞 大陆增生 二长花岗岩带 洋-陆转化
年,卷(期) 2004,(5) 所属期刊栏目 昆仑-可尔金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5-559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23.1+2
字数 44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2552.2004.05.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崔建堂 7 107 5.0 7.0
2 韩芳林 2 6 1.0 2.0
3 计文化 1 0 0.0 0.0
4 郝俊武 1 0 0.0 0.0
5 孟勇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5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震旦纪-早古生代
其曼于特蛇绿岩
小洋盆
晚古生代
苏巴什蛇绿混杂岩
弧后洋盆
弧-陆碰撞
大陆增生
二长花岗岩带
洋-陆转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通报
月刊
1671-2552
11-4648/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2-76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09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