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长期定位资料研究了红壤旱地不同种植方式下水分、养分循环和平衡以及能量流动特点.研究表明,红壤地区3~6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0%,导致季节性干旱经常发生,水土流失严重;红壤旱地N、P、K配比不合理,肥料施用量大,化肥投入过多,不同种植方式间存在差异,使投产比降低.优化的种植方式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减缓了干旱发生频率和干旱程度;提高了养分再循环率,使N、P、K的配比较为合理.合理开发利用红壤的措施之一,是建立种养结合的复合农业生态模式,并采用节水灌溉、增加覆盖、农林间套作,提高有机肥比重、进行平衡和合理施肥;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调整投能结构,减少外部输入能,完善种养协调机制和食物链多级利用技术.
推荐文章
红壤旱地不同复种方式养地效果
复种方式
养地效果
红壤旱地
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种植方式
旱地小麦
土壤酶活性
小麦产量
不同种植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水分及抗旱能力的影响
种植方式
红壤旱地
土壤密度
土壤水分
江西红壤旱地鲜食大豆不同种植密度研究
鲜食大豆
种植密度
产量
红壤旱地
江西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红壤旱地不同种植方式物质循环与调控
来源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红壤旱地 不同种植方式 物质循环 调控技术
年,卷(期) 2004,(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47-1551
页数 5页 分类号 S181
字数 551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园球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80 2515 28.0 48.0
2 吴大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5 184 5.0 5.0
3 王兴祥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96 2342 25.0 45.0
4 李成亮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5 1128 18.0 2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70)
二级引证文献  (107)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9(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壤旱地
不同种植方式
物质循环
调控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生态学报
月刊
1001-9332
21-1253/Q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98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4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435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