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8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d2、d7、d14及d28血清PⅠCP和PⅢNP的水平.结果:AMI患者发病后d7、d14和d28血清PⅠCP和PⅢNP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01).结论:AMI患者血清PⅠCP和PⅢNP含量明显升高并持续1个月以上,反映AMI后心肌间质胶原的合成增加,降解相对不足而致心肌纤维化.
推荐文章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心肌梗死
束支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
心功能
预后
慢性心衰患者血清GDF-15与PⅠCP、PⅢ NP的相关性分析
心力衰竭
心室重构
生长分化因子15
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T波峰末间期检测的临床意义
心肌梗死
急性
心律失常
室性
心电描记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PⅠCP、PⅢNP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河北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胶 原 血 清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2.2
字数 12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04.01.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红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15 49 4.0 5.0
2 揭育丽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68 267 9.0 11.0
3 梁伟娟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17 51 4.0 6.0
4 刘秀千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9 26 3.0 4.0
5 唐静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19 64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肌梗死
胶 原
血 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北医学
月刊
1006-6233
13-1199/R
大16开
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翠桥路河北医学杂志社
18-242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735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762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