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脾虚证小鼠肠道真菌菌群的微生态调节作用.方法运用苦寒泻下中药大黄造模脾虚,以沙堡弱氏、马丁氏和蔡氏等真菌培养基测定粪便中真菌菌落并同时做真菌种属鉴定,用配对t检验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模型鼠肠道真菌总数显著性上升(p<0.05).参苓白术散治疗之后,霉菌与酵母菌含量下降(p<0.05),真菌总数则极显著性下降(p<0.01).与造模前正常值比较,酵母菌显著降低(p<0.05).真菌种属鉴定结果显示,小白鼠肠道青霉、酵母菌为优势种,曲霉、枝孢霉、毛霉,链孢霉为常见种.结论脾虚证小白鼠模型肠道真菌数量增加,参苓白术散具有真菌菌群调整作用.
推荐文章
参苓白术散对小鼠脾虚模型肠道菌群的影响
脾虚证
参苓白术散
微生态学
厌氧菌群
需氧菌群
小鼠
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痰湿型咳嗽1例
参苓白术散
咳嗽
脾肺气虚
参苓白术散治疗 脾虚气滞夹湿型口臭1例
参苓白术散
口臭
临床经验
苏娟萍
参苓白术散加味穴位贴敷联合温中健脾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观察
小儿泄泻
脾虚型
参苓白术散加味
穴位贴敷
温中健脾推拿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脾虚造模及参苓白术散的真菌菌群调整功能
来源期刊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脾虚证 参苓白术散 真菌菌群 酵母菌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5
页数 2页 分类号 R289.5|R285.5|R379
字数 23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0668.2004.0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宇 成都中医药大学微生物免疫学教研室 54 344 11.0 16.0
2 丁维俊 成都中医药大学微生物免疫学教研室 107 942 18.0 28.0
3 周邦靖 成都中医药大学微生物免疫学教研室 10 250 5.0 10.0
4 冯立秀 成都中医药大学微生物免疫学教研室 1 3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184)
二级引证文献  (186)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9(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2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2(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5(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2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7(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8(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19(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脾虚证
参苓白术散
真菌菌群
酵母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季刊
1004-0668
51-1501/R
16开
四川省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
62-64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1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32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