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各种不同影响因素对地化热解资料不同组分的影响程度不同.该文从影响机理入手,分别建立了地化热解资料的样品重量、孔隙与体积及轻、中及重质不同组分的校正模型.对不同来源地化热解资料校正之后,在准确求取残余烃含量和含油气总量的基础上,建立了含油饱和度评价模型,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资料校正、原油密度和残余烃含量求取及含油饱和度评价的方法.对不同储层、层位、原油性质的21口井共32层的含油饱和度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密闭取心井的岩心分析结果非常接近.
推荐文章
提高含油饱和度计算精度的方法研究
热解参数
含油饱和度
校正方法
随钻热解地球化学录井含油饱和度的计算和应用
油藏地化录井
含油饱和度
砂岩储层
孔隙度
体积密度
地化含油饱和度技术在雷64断块的应用
地化方法
含油饱和度
储层
解释与评价
应用
雷64断块
低渗透砾岩油藏含油饱和度解释及水淹层评价
低渗透砾岩油藏
水淹层
含油饱和度
阿尔奇公式
泥质含量
百21井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含油饱和度的地化热解评价方法
来源期刊 石油实验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残余烃 含油气总量 影响因素 含油饱和度 地化热解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地球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83,8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122.2
字数 31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112.2004.01.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侯连华 石油大学地科系 8 102 6.0 8.0
2 林承焰 石油大学资源学院 14 488 12.0 14.0
3 隋淑玲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3 3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残余烃
含油气总量
影响因素
含油饱和度
地化热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实验地质
双月刊
1001-6112
32-1151/TE
大16开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2060号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0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0898
相关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官方网址:http://kyc.wfu.edu.cn/second/wnfw/shandongshengzirankexuejijin.htm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