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根箱系统,研究不同茬口条件下大豆根圈土壤pH值和氮营养分布,结果表明,前茬为麦茬和玉米茬的大豆根面区土壤偏碱,而前茬为休闲和豆茬的大豆根面区土壤偏酸.不同茬口土壤大豆根面区NO-3 -N含量较距根面2mm区低,表现为亏缺效应.尽管处理间NH+4 -N含量分布受茬口影响较NO-3 -N小,但NH+4 -N含量分布走向却因茬口而不同,休闲土、正茬土、迎茬土、重茬土和大豆长期连作处理条件下的大豆根圈土壤NH+4 -N含量表现为一定的累积效应,而小麦长期连作茬口土壤的大豆根圈NH+4 -N含量表现为亏缺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茬口的大豆根圈土壤pH值、NO-3 -N和NH+4 -N含量分布变化不同,说明大豆连作障碍的原因可能更主要的归结于大豆根圈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茬口大豆根圈土壤pH值和氮营养分布的变化
来源期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茬口 大豆 根圈 pH 氮营养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土肥植保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59
页数 5页 分类号 S154.2
字数 458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7-9084.2004.01.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金剑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66 2222 28.0 46.0
2 刘晓冰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78 2461 27.0 48.0
3 王光华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76 3148 33.0 55.0
4 潘相文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8 681 17.0 26.0
5 周克琴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1 443 12.0 2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159)
二级引证文献  (580)
19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08(3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09(2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1(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2(4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13(3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4(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5)
2015(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2)
2016(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4)
2017(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3)
2018(5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8)
2019(4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20(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茬口
大豆
根圈
pH
氮营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双月刊
1007-9084
42-1429/S
大16开
湖北武昌徐东二路2号油料所内
38-1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7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54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