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兔腮腺涎瘘的模型. 方法:选取1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确定在每只兔的一侧颊部皮肤作角形切口,解剖面神经分支并锐性剥离腮腺组织,腮腺残端不结扎,再严密缝合切口.在兔的另一侧颊部皮肤作同样的角形切口,翻开组织瓣后再复位缝合作对照.术后7天内连续观察局部肿胀和创口渗出情况,并于术后6天测定穿刺液中唾液淀粉酶含量. 结果:实验侧腮腺区术后1~5天出现渐进性肿胀,伤口有清亮液体渗出.术后7天,在腮腺肿胀区切开皮肤后,有大量清亮的液体流出;继续观察7天,创口不愈,并不断有清亮的液体流出;肿胀区穿刺液中唾液淀粉酶含量均高于10 000 U/L.对照侧腮腺区术后1天出现轻度肿胀,创口无渗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腮腺区肿胀逐渐消失.肉眼观察和唾液淀粉酶检测证实,10只新西兰兔实验侧的腮腺涎瘘模型均取得成功.结论:通过解剖兔面神经、锐性剥离腮腺组织而造成涎瘘,方法简便,重复性好,是腮腺涎瘘的理想动物模型.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兔腮腺涎瘘模型的建立
来源期刊 医学研究生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腮腺 涎瘘 模型
年,卷(期) 2004,(12)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3-108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82.7
字数 14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8199.2004.12.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震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口腔科 76 493 11.0 19.0
2 曹罡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口腔科 61 233 8.0 10.0
3 董震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口腔科 61 383 11.0 16.0
4 孟昭业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口腔科 69 413 11.0 17.0
5 张森林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口腔科 91 592 12.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腮腺
涎瘘
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研究生学报
月刊
1008-8199
32-1574/R
大16开
南京市中山东路305号A7信箱
28-280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94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494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