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们采用稀土以及稀土和磷两种方式对Y型沸石表面进行修饰,NH3-TPD测试表明稀土和磷复合改性Y沸石(P-RE-USY)的酸性分布更集中在中强酸范围.在固定床和提升管装置上评价了含有P-RE-USY沸石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经过稀土和磷复合改性,增强了沸石孔道的酸性中心,而表面活性中心在磷和稀土相互作用的改性中得以减少和弱化.这种修饰作用引导更多的烃分子进入沸石孔道中进行反应,减少了烃分子通过表面反应形成大量烯烃分子的几率.同时,由于烯烃的降低不完全来自二次氢转移反应的饱和过程,所以,适度降低二次反应有效地减少了中间馏分油的裂解,提高了柴油收率.
推荐文章
稀土和B改性CsX催化剂对甲苯侧链烷基化反应的影响
甲苯
甲醇
侧链烷基化
乙苯
稀土
改性CsX催化剂
稀土元素对油脂加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油脂加氢催化剂
稀土元素
稀土助剂Pr改性Cu/Zn/ZrO2合成甲醇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稀土助剂
CO2加氢
氧化镨
合成甲醇
不同加入方式对加氢裂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正加入沉淀
并流沉淀
加氢裂化
催化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稀土和磷改性对裂化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分子催化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Y型沸石 稀土 催化裂化反应 表面修饰 减少烯烃生成 柴油收率 氢转移活性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5-120
页数 6页 分类号 O643.32
字数 35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3555.2004.02.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丁伟 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2 22 2.0 2.0
2 刘从华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1 20 1.0 1.0
6 邓友全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2 29 2.0 2.0
7 高雄厚 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4 82 4.0 4.0
8 孙书红 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2 3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50)
二级引证文献  (46)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Y型沸石
稀土
催化裂化反应
表面修饰
减少烯烃生成
柴油收率
氢转移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子催化
双月刊
1001-3555
62-1039/O6
大16开
兰州市天水中路18号
54-69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1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60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