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肾脏组织经相同频率(8 Hz),不同声压级水平(90 dB及130 dB)的次声作用后,其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的特点及意义. 方法将雄性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实验A组(次声声压级为90 dB)及实验B组(次声声压级为130 dB),实验A、B组又根据次声作用时间(1,7,14,21,28和35 d)各分为6个亚组,每个亚组有6只大鼠.各组大鼠每天分别在相应声压级水平的8 Hz次声环境中暴露1次,每次2 h.各组动物待实验结束后处死,取其左、右侧肾组织用戊二醛及锇酸固定,置于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经130 dB次声作用1 d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间隙略增宽,有轻度线粒体肿胀,而90 dB次声作用相同时间后,未见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损伤,仅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充血;经130 dB次声作用14 d后,大鼠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脱落等病理改变,90 dB次声作用相同时间后,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增生;经130 dB次声作用21 d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明显被破坏,管腔内可见红细胞,肾球囊基膜出现复层化,90 dB次声作用相同时间后,肾小管上皮细胞间隙扩大,间质血管扩张、充血,肾小管受压扭曲;当90 dB、130 dB次声分别作用28 d及35 d时,此时大鼠肾脏损伤程度有逐渐减轻的趋势. 结论次声对大鼠多次作用后,可导致其肾脏发生直接的、广泛的、无组织特异性的损伤;当次声作用28 d或更长时间后,大鼠肾脏组织各种细胞对次声的损伤作用具有一定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