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沈大等5种废旧沥青混合料为原料,通过溶剂抽提法回收出旧沥青.经过对多种炼厂废料的大量实验比较分析,选定含高芳香组分A#剂与B#剂作为再生剂.由于在化学组成上(尤其是饱和分)具有互补性,可以将按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复合再生剂.研究了复合再生剂加入量对针入度、软化点的影响,得到复合再生剂用量与道路沥青使用性能的关系方程,最终确定调和比例.使用这种再生剂可改善废旧沥青四组分之间的配伍关系,通过调和法成功使废旧沥青再生.再生后沥青质标完全满足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质量标准(GB50092-96)的要求,而且在老化前后延度、针入度比等关键指标优于这个标准的要求.本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成本低,工艺简单,是一种废旧沥青再生新技术.
推荐文章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沥青调和中的应用
沥青
调和
灰色系统
关联度
废旧沥青再生利用
废旧沥青砼路面
沥青老化
再生工艺
再生剂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废旧沥青路面回收材料再生性能评价
道路工程
回收利用
再生骨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调和法在废旧沥青再生技术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废旧沥青 再生剂 调和法 再生沥青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化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3,36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624.6+1
字数 18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04.0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廖克俭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化学院 190 1866 21.0 33.0
2 王永刚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化学院 16 234 9.0 15.0
3 闫锋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化学院 77 635 13.0 21.0
4 魏毅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化学院 34 413 11.0 19.0
5 王为民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机械学院 69 420 11.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废旧沥青
再生剂
调和法
再生沥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双月刊
1006-396X
21-1345/TE
大16开
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丹东路西段1号
8-267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1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36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