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4~12月,采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0~66岁,平均45.2岁.按AO分型:B型7例,C型14例;按Schazker分型:Ⅳ型7例,Ⅴ型6例,Ⅵ型8例.用内外侧联合切口行改良双钢板固定:SchazkerⅣ型采用前正中联合后内侧切口,后内侧用3.5系统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或1/2管型钢板固定支撑,前内侧以胫骨平台"T"型钢板固定;SchazkerⅤ、Ⅵ型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后内侧用3.5系统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或1/2管型钢板固定支撑,外侧以高尔夫棒型钢板固定.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5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1个月患者膝关节屈曲80°~135°,平均100.0°;3个月膝关节屈曲90°~135°,平均117.1°.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A)度数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TPA及PA度数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75~98分,平均89.6分.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改良双钢板内固定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固的固定,有效地防止了骨折再移位及膝关节力线改变,术后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满意.
推荐文章
双钢板在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治疗中的运用
胫骨平台骨折
双钢板内固定
疗效
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观察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改良双钢板法
效果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复杂性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锁定钢板
手术治疗
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
改良双钢板法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内固定器 膝关节 治疗结果
年,卷(期) 2004,(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6-32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
字数 32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0253-2352.2004.06.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炳芳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110 1493 20.0 34.0
2 高洪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6 158 4.0 6.0
3 眭述平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31 487 10.0 21.0
4 罗从风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23 448 10.0 21.0
5 陈云丰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11 75 6.0 8.0
6 杨发民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6 149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9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胫骨骨折
内固定器
膝关节
治疗结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