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医色诊学是通过观察颜面气色变化了解病情的诊法.由于色诊一直停滞在目测水平,加以可见光波范围甚窄,使之受到极大限制,以致近代濒于失传.笔者分别用中心座标法定点、自然标志法分区,改进传统明堂色部和颜面色部,配合面部整体观测,构成三级精确定位模式,为仪器测量奠定了可靠基础.使用瑞典AGA782红外热像仪摄取46例健康青年红外面图,对经改进的传统色部即时温度进行数据测试和数理分析.通过数理分析,发现面温与阳气呈正相关的多种现象.故依据中医学理论提出:凡不符合正常值范围者为病态,高于上限者可考虑为实热阳证,低于下限者可考虑为虚寒阴证.可为今后研究提供方向.
推荐文章
基于舌诊数字化的中医体检系统的研究
舌诊数字化
中医体检
信息管理系统
连续线性医学图象的数字化储存技术
计算机辅助
图象还原
病案电子化管理
链符法
数字化储存
面部色诊的研究现状与对策
面部色诊
色诊原理
色诊临床
色诊现代研究
热工车间的数字化设计与管控
热工车间
数字化设计
管控
质量追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医色诊学定位与红外热象数字化研究
来源期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色诊 色部 红外成像 中医诊断 中医现代化
年,卷(期) 2004,(4) 所属期刊栏目 多学科研究与工程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32
页数 7页 分类号 R2
字数 57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3849.2004.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鸿谟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34 154 5.0 12.0
2 张栋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经络研究所 67 871 20.0 2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0)
同被引文献  (187)
二级引证文献  (215)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1(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3(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1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24)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6(3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7(4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8(3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9(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20(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色诊
色部
红外成像
中医诊断
中医现代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月刊
1674-3849
11-5699/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思源楼12层
2-534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1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418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