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吸收促进剂对苦参碱小肠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小肠翻转肠囊实验,考察了卵磷脂、脱氧胆酸钠、吐温-80、波洛沙姆188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苦参碱小肠吸收的促进效果,并根据对计算苦参碱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和增渗比ER来选择最佳的吸收促进剂及用量.结果:苦参碱在空肠、十二指肠、回肠吸收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Ρ>0.05).在几种促进剂中,以0.2%SDS对苦参碱的吸收促进作用最为明显,Papp=3.36×10-5 cm/s,ER=1.99.结论:加入促进剂0.2%SDS可以增加苦参碱的离体小肠吸收.
推荐文章
氧化苦参碱大鼠肠道吸收机理及吸收部位的研究
氧化苦参碱
大鼠
吸收部位
吸收机理
被动转运
吸收促进剂对苦参碱体外吸收的影响及小鼠体内肝脏保护作用
苦参碱
吸收促进荆
肝脏保护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不同吸收促进剂对大鼠口腔胰岛素吸收作用的影响
药理学
胰岛素
口腔吸收
吸收促进剂
口腔贴片
酶抑制剂
去氧胆酸钠
壬苯醇醚
降血糖作用
吸收促进剂对中药制剂口服吸收的影响
中药制剂
口服吸收
吸收促进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翻转肠囊法研究吸收促进剂对小肠吸收苦参碱的作用
来源期刊 药学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苦参碱 翻转肠囊法 表观渗透系数 吸收促进剂
年,卷(期) 2004,(3)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与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6-12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965.1
字数 25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5094.2004.03.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栾立标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 38 330 10.0 17.0
2 何盛江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 3 3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72)
二级引证文献  (150)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1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1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2(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3(2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4(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5(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6(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苦参碱
翻转肠囊法
表观渗透系数
吸收促进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药学进展
月刊
1001-5094
32-1109/R
大16开
南京童家巷24号中国药科大学内
28-112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03
总下载数(次)
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