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分期前路半椎体切除截骨后路矫形手术治疗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凸14例,男4例,女10例;年龄8~13岁,平均11.2岁.其中形成缺陷2例,分节缺陷6例,混合型6例.半椎体位于T5 3例,T2、T8、T10、T11、L1、L4各1例.胸弯12例,胸腰弯2例.术前冠状面Cobb角63°~95°,平均72.1°.胸椎后凸减小或前凸8例,胸腰段后凸4例.一期采用前路半椎体切除、多节段椎体间楔形截骨及分节不全松解;二期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三维矫形固定.前后路手术均植骨,平均截骨5.5个节段.结果一期前路术后冠状面Cobb角48°~60°,平均51.5°;矫正率19.6%~37.8%,平均28.6%.二期术后冠状面Cobb角5°~45°,平均30.5°;矫正率52.6%~87.5%,平均62.5%.8例存在胸椎后凸减小或前凸的患者均恢复生理性后凸,4例胸腰段后凸患者3例达到矢状面矫正.全部病例随访8~30个月,平均12.1个月.无断钉、断捧及明显的矫正度丢失,植骨融合良好.发生并发症2例,椎弓根钉帽松动1例,T1神经根激惹1例.结论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多节段椎体间楔形截骨、分节不全松解,二期后路矫形固定及前后路植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能够达到较满意的矫形效果,适合于8~12岁的青春期前患者.
推荐文章
后路脊椎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畸形
后路脊椎截骨
先天性脊柱侧凸
脊髓纵裂畸形
纵隔
前后路切除半椎体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
半椎体切除术
内固定器
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器械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外科学
脊柱侧凸/先天性
半椎体
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
先天性后凸
脊柱畸形
外科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前路半椎体切除截骨后路矫形固定治疗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凸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骨切开术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年,卷(期) 2004,(5) 所属期刊栏目 脊柱侧凸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26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
字数 36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0253-2352.2004.05.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江毅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骨科 38 346 11.0 17.0
2 刘智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骨科 25 226 9.0 14.0
3 田永刚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骨科 27 269 10.0 15.0
4 肖联平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骨科 27 239 9.0 14.0
5 尹庆伟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骨科 15 151 6.0 12.0
6 杜欣建 河北省衡水脊柱烧伤专科医院骨科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6)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脊柱侧凸
骨切开术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