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明东濮凹陷二氧化碳的来源及其丰度,采用加水热解法对不同源岩进行了二氧化碳生成热模拟试验.3个实验样品取自可能的二氧化碳源岩:下第三系泥岩、石炭-二叠系的煤岩和古生界奥陶系的灰岩.实验结果表明,煤岩的生气(二氧化碳和烃类)能力最大,700℃时达186 mL/g,泥岩次之,为100.96 mL/g,灰岩最小为20.49 mL/g.对生成气的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煤岩气体产物中烃类约占80%~90%,CO2约占7%~15%;奥陶系灰岩的生烃能力很小,主要生成CO2气体.根据东濮凹陷不同源岩的生气能力,以及对产物的成分和同位素值的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该区二氧化碳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无机成因的主要与海相碳酸岩分解有关,二是有机成因的,主要是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下第三系地层由于热演化程度低,难以产生规模二氧化碳.
推荐文章
二氧化碳化学:二氧化碳的催化转化反应
绿色化学
二氧化碳
环境友好介质
离子液体
精细化工中间体
碳酸酯
噁唑啉酮
喹唑啉二酮
自动降低车内二氧化碳装置的研究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传感器
车窗控制器
报警器
二氧化碳捕集分离技术综述
CO2
碳捕集
吸收法
二氧化碳汽车空调
二氧化碳
汽车空调
工作原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东濮凹陷二氧化碳生成模拟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东濮凹陷 二氧化碳成因 模拟试验
年,卷(期) 2004,(4)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与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82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357.6+1
字数 26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064X.2004.04.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壬子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30 546 13.0 23.0
2 金晓辉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5 100 4.0 5.0
3 李林强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6 73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东濮凹陷
二氧化碳成因
模拟试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064X
61-1435/TE
大16开
西安市南郊电子二路18号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6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967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