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受精蛋孵化第3天从气室注入1 00 μ1生理盐水或芳香化酶抑制剂(AI),出雏后常规饲养到8月龄性成熟,观察其性行为,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观察下丘脑视前内侧核(POM)形态结构变化.结果发现,AI处理母鸡获得雄性交配行为,血中雌二醇(E2)和睾酮(T)含量发生变化,雄性交配频率与血清T/E2比呈正相关.1日龄雌雄雏鸡POM细胞大小和形态无明显差异,AI处理后细胞均变大;性反转母鸡POM细胞形态较正常母鸡无明显变化,但细胞密度降低,细胞变小.结果表明,在胚胎期抑制芳香化酶活性可以引起血清性激素水平、性行为雄性化,T和E2绝对含量及其比值与禽类雄性交配频率相关.1日龄雏鸡POM细胞形态尚未存在性差异,成鸡POM细胞密度和大小出现性差异.
推荐文章
抑制芳香化酶活性对鸡性腺分化的影响
性反转
性分化
芳香化酶
家兔性行为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诱发性排卵
家兔
发情
排卵诱发因子
血管紧张素-(1-7)
绵羊母性行为及其神经、内分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绵羊
母性行为
神经
内分泌
分子机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鸡性分化前抑制雌激素合成对性行为和视前内侧核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性反转 视前内侧核 芳香化酶
年,卷(期) 2004,(3) 所属期刊栏目 畜牧·兽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6-440
页数 5页 分类号 S8
字数 383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78-1752.2004.03.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巍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7 78 4.0 7.0
2 汪建红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3 9 2.0 3.0
3 方昌阁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14 225 8.0 14.0
4 张才乔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13 190 8.0 13.0
5 乔惠理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28 364 12.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性反转
视前内侧核
芳香化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