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壳体成矿学理论为指导,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资料,对河南熊耳山地穹铜矿找矿前景进行成矿学分析.该地穹东段、西段为铜矿成矿的有利地区.东段铜矿以和金矿共生为主,西段铜矿则以独立矿床为主,金银为伴生元素,为铜矿成矿最有利的地区.其中寨凹地区在大地构造背景、控矿构造、成矿母岩、成矿元素分带、蚀变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信息特征等方面对形成斑岩型铜矿非常有利,为斑岩型铜矿的成矿远景区.外围的脉型铜(银)矿、银多金属矿也有较大的资源潜力.
推荐文章
试论中条山地区新一轮找矿之战略
中条山
铜矿峪型铜矿
物化探
含镍富铁矿
云南玉溪大红山地区铜矿的控矿构造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云南玉溪大红山地区
铜矿
控矿构造特征
找矿潜力分析
云南省铜矿床类型分析及找矿问题探究
铜矿
矿床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河南省嵩县洪涧沟银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洪涧沟银矿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成矿系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河南熊耳山地区铜矿找矿前景分析
来源期刊 地质与勘探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壳体成矿学 熊耳山 铜矿 斑岩型 河南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矿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6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18.41
字数 45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495-5331.2004.01.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省临 中南大学地洼学说成矿学研究所 103 1305 20.0 28.0
2 张林 8 66 5.0 8.0
3 张侍威 4 73 4.0 4.0
4 杨群周 中南大学地洼学说成矿学研究所 7 89 5.0 7.0
5 刘中杰 3 21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72)
二级引证文献  (31)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壳体成矿学
熊耳山
铜矿
斑岩型
河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与勘探
双月刊
0495-5331
11-2043/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路105号观湖国际2座312室
82-504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1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73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