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O)、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临床分度法和CT分度法等方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判断早期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30例HIE患儿在生后第2天检测血浆CO水平,生后7天内进行临床分度、CT分度和NBNA评分,于生后6月~1岁进行神经发育随访,10例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HIE组血浆CO浓度为(2.19±0.46)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46±0.17)mg/L(P<0.001);血浆CO浓度分别与HIE临床分度、CT分度呈正相关,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临床分度法、CT分度法、NBNA及血浆CO浓度检测预测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100%、100%、85.71%和83.33%,特异性分别为45.45%、45.45%、51.66%和58.33%.结论:临床分度法是预测HIE预后的基础指标,内源性一氧化碳浓度检测预测HIE预后的特异性高,可作为早期评估HIE预后的参考指标.
推荐文章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早期评估指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内源性一氧化碳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预后
一氧化碳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
一氧化碳
脑缺氧
脑缺血
新生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早期评估指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内源性一氧化碳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预后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内源性一氧化碳变化及锡原卟啉的干预作用
大鼠
新生
脑缺氧
脑缺血
一氧化碳
锡原卟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源性一氧化碳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早期评估中的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内源性一氧化碳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预后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用药观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2
字数 24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2124.2004.01.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史瑞明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46 332 9.0 17.0
2 黄燕萍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60 237 9.0 11.0
3 艾婷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23 140 7.0 10.0
4 李改莲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10 113 4.0 10.0
5 罗树舫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13 155 8.0 12.0
6 王安生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7 27 3.0 5.0
7 辛华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21 153 7.0 12.0
8 邓素莲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3 3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内源性一氧化碳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预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月刊
1672-2124
11-4975/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C座511室
82-563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88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6830
论文1v1指导